融资专栏

人大代表刘革新:三大因素阻碍民族医药产业发

来源:21世纪网报告编号:作者:管理者日期:2014-07-07点击: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将于3月5日在北京开幕,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革新这一次带来5份议案,其中《影响中国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和《关于加强药物领域顶层战略设计、深化体制改革的建议》最为引人注目。

医药产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从发展轨迹来看,医药产业的增长速度始终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2005-2012年医药工业产值的 年均增长率约为24%,约为同期全球医药产业平均增长率的3倍。同时,在发达国家,医药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10-15%,而目前我国仅有3.5%左右,增长潜力极为巨大。

但我国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之路并不顺畅,主要有三大因素阻碍了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刘革新先生在议案《影响中国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建议》中有针对性地提出 三条建议。

在《关于加强药物领域顶层战略设计、深化体制改革的建议》的议案中,刘革新则指出,我国药物领域顶层设计缺失,应在国家层面加强对药物领域发展的顶层设计,制 定针对药物领域的发展战略并建立有效的协调管理联动机制。

三大因素阻碍民族医药产业发展

医药产业关乎国计民生,医药产业的年增长率也远远超过我国GDP增速,且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样也存在遗留问题与新生问题亟需解决。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科 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革新看来,目前,有三大因素阻碍了我国民族医药行业的发展之路。

第一是,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极大挤压了民族医药产业的生存空间,吞噬着国家宝贵的医保资源。

据资料显示,一盒规格为“12.5mg*100片”的卡托普利片,某原研厂单独定价为104.1元,国产定价为6.9元,价差比高达1509%。

《IMS中国医院药品统计报告》也显示,2012年在中国100张床位以上的大医院销售额排名中,前四位依次为:辉瑞、阿斯利康、赛诺菲和拜耳医药,全部是外资企业。

第二是,地方保护主义造成各市场主体的不公平竞争,严重阻碍医药行业的优胜劣汰与结构调整,阻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一些地方政府以各种理由出台五花八门的政策,排挤外地优秀企业,强化本土企业的规则优势,其中包括以支持创新为名,提高本地企业产品中标价格、以考核方 式要求本地医疗机构优先选用本地企业产品等等。”刘革新表示。

第三是,部分省区有关部门不顾国务院文件多次强调“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顽固坚持“唯最低价是取”的错误招标导向,导致一大批常 用药品被迫退出市场,并埋下严重的药品质量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刘革新先生提出几个建议:

第一、完善药品定价机制,取消外资药品的定价特权。建议分阶段取消外资药品中非专利药“超国民待遇”的定价政策,由价格主管部门分期分批在2年内解决 外企非专利药品的价格虚高问题。同时,建立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衔接、协同机制,对通过仿制药品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实行同质同价,即同通用名、同剂型、同规格的非专 利药和仿制药完全相同的价格政策。

第二、建立全国统一、公平竞争的医药市场。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强化监督检查,杜绝地方政府对区域内药品定价、招标及使用等重要市场环节的不当干预和对本地企业的 不当保护。

第三、完善药品招标规则,制定科学、合理的药品质量评价体系。建议根据质量、价格、供应能力等要素对投标企业进行全面综合评分,摒弃“由价格最低者中标 ”的简单作法。同时,提高质量权重的评分标准,对违规生产的药厂进行罚处。

加强药物领域顶层战略设计、深化体制改革

刘革新先生的另外一个建议,针对的是药物领域的顶层战略设计。

所谓药物领域,是一个由包括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组织、各种不同类型的制药企业以及不同职能的政府部门的复杂参与者构成的具有特殊科学和市场运行规律的,在维护 人民健康、国家稳定与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领域。

药物领域主要由研究(各级研究院所、院校等)、产业化(数千家制药企业)、市场准入和监管(主要是CFDA/CDE)以及药品集中采购、市场流通、价格管理等四大功能 板块构成。

“十一五”以来,我国医药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的实施,推动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药物以及具有重大临床 和市场价值的仿制药的研发,促进了我国药物研究和创新体系的建设。

“近年来,我国重大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糖尿病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呈现持续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给社会和患者家庭造成 沉重负担。” 刘革新谈到,“《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312万,死亡病例超过200万,平均每分钟就有6个人被确诊为癌症。中国第三次 居民死亡原因调查结果显示:肺癌死亡率在过去30年间上升了465%,取代肝癌成为中国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这里还未提及由雾霾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增加的病例数。 ”

这对制药行业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目前,新药审评效率低下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积压在CDE的审评资料已经超过14000件,其中不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以及具有重大临床价值的仿制药。新药 上市仍然缓慢而且不可预料,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用药需求,自然也严重迟滞了企业的投资回报,导致持续创新困难。”刘革新表示,因此建议借鉴全球药物审评经验并 结合我国国情,加速调整我国药品审评机构的职能定位、部门设置与功能、事权与人员编制数量和素质配套等。

“但在制药行业发展的同时,由于缺乏针对药物领域四大功能板块的国家层面的整体战略和管理协调联动机制,导致了构成药物领域的四大功能板块之间,甚至同一 功能板块内部(如药品流通管理的不同部门之间)的不协调。”刘革新认为。

刘革新介绍,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国家对药物行业的投入主要流向了研究能力的提升和产业化两个板块,而在这一领域中起着关键作 用的、负责药物行业中市场准入和监管的功能模块CDE的发展却严重滞后。

“作为制药工业最重要的国家准入和监管机构,人员编制与任务严重失调,对药品市场准入、质量提高、和药品安全监管无力,审评效率低下,新的治疗药物上市缓 慢,国民治疗费用节节攀升,制约了科研成果向药品的转化效率,迟滞了企业的投资回报,导致企业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增长缓慢。”他表示。

刘革新另外举例,涉及多部门管理的药物流通环节存在缺乏以该领域战略为基础的、有效的协调联动机制的部委多头管理问题,致使在所谓原研药的不合理特殊待遇、药 品定价、招标采购、医保报销等政策制定方面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制药企业是国家药物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发展的主体,只有制定有效的调控政策,使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成为企业的需求,发挥企业自身的‘造血 ’能力,才能真正推动我国药物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而只有进行充分的顶层设计,切实有效的统一协调本领域的四大功能模块才能达成以上目标。”他表示。

因此,针对我国在药物领域顶层设计的缺失,刘革新建议,在国家层面加强对药物领域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针对药物领域的发展战略并建立有效的协调管理联动机制, 以保证该领域四大功能板块的相互协调,有计划地、科学而扎实地保证国家药物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的稳步提升,以尽快完成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的转变。(21世纪网 郭璐庆 邮箱:guolq@21cbh.com 编辑:邢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