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现状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具有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复杂、使用主体多元、涉及部门和领域多等特点,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赋能,与更多经济社会活动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容纳并推动多领域协调发展的极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综合经济形态,具有明显的新质生产力特征,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2023年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1650亿元,2024-2028年预计年均增长20%。民航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有超126万架无人机,同比增长约32%。2023年,民用无人机累计飞行超2300万小时。民航局已批准建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17个、试验基地3个,覆盖城市、海岛、支线物流、综合应用拓展等场景。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预计,2023年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将增至1650亿元。2024-2028年,预计国内民用无人机年均增长近20%。
预计到2035年市场规模可达5000亿元。据解放日报援引相关数据,预计到 2035年市场规模可达5000亿元。
中央高度重视行业发展,将低空经济提升至战略高度,政策催化不断。2021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发展“低空经济”,“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2023年11月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 年)》提出,2025年,实现试点运行,设立低空经济示范区,开展商业示范运营等。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低空经济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3年12月,民航局发布《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将空域划分为管制空域和非管制空域两大类,其中非管制空域是低空经济发展的空间。2024年全国两会将“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3月工信部等四部门《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 (2024-2030 年)》,推进等一批新型消费通用航空装备适航取证,提出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各地政府将低空经济纳入工作安排,广东、江苏、安徽等表现积极。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26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发展低空经济。在此背景下,多地召开专门会议、出台相应政策,部署推动低空经济全方位发展。以广东省为代表,省政府报告中提到2024年工作安排包括支持深圳、广州、珠海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打造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高地等内容。其中,深圳是全国发展低空经济的先行地区,2023年12月出台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是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促进专项法规。此外,江苏、安徽等地同样表现积极,各地市也频繁召开低空经济推进大会,以及出台相关支持政策。
(一)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
1、硬件基础设施供给不足
近年来,虽然我国通用机场数量不断增加,地面服务保障设施持续完善,但仍存在通航机场数量较少、地区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截至2023年底,不考虑私人机场的情况下,全国在册管理的通用机场数量仅有449个,仅为美国公共通航机场数量的11%左右;全国通航使用低空空域不足30%,且分布不均、未能成网连片,特别是重点区域覆盖率不足,难以满足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2、软件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城市空管信息系统、空域管理辅助系统、飞行服务站系统、城市立体交通网等分散在航空、通信等不同领域中,整合难度较大。同时,我国缺乏有效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低空感知探测和通信,现有的感知探测基础设施和低空通信效果差、速度慢、规模小、管理低效,影响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1、低空经济技术成熟度不高
我国低空产业在关键技术、核心设备等方面对外依存度较高,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以国产航空器为例,我国在航空发动机、航电系统等核心技术方面主要依赖进口,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同时,由于航空应用的特性,对锂离子电池性能要求更高。根据高工锂电数据,新能源车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电池单位重量提供的能量)为200Wh/kg,面向城市空中交通的至少需要达到400Wh/kg;而目前成熟的电池能量密度仅有285Wh/kg,远低于航空燃油的比能量,仅能勉强满足小型全电飞行器短程飞行需要。
2、关键核心技术壁垒相对较多
目前,我国在通用航空领域存在显著的技术短板,整机和发动机主要依赖进口,低空核心零部件及关键材料的研发能力不足,部分核心系统依赖进口,这严重制约了城市低空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速度。例如,无人机制造所需的主控芯片、智能仪器仪表和传感器等关键核心元器件尚不能完全自主掌握。
(一)夯实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低空经济硬性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起降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加大通用机场建设力度,规划建设一批无人机小型起降平台、中型起降场、大型起降枢纽、起降场、直升机起降平台。建设低空飞行服务站、充换电及公共测试场以及全空间无人系统等相关基础设施,完善路网、电力等基础设施,增补低空航空气象监测设施,强化通用机场、起降场地等平战转换功能。
2、推进低空经济软性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布局通信感知一体化低空智联网,开发低空新航行系统。推进低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集成利用卫星导航、物联网、AI算法、实景三维数字孪生等技术,构建全国城市网格空域数据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低空飞行服务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各项飞行数据处理能力。
(二)增强低空科技创新引领
1、加快低空产业核心技术原始创新
聚焦固定翼飞机、固定翼/多旋翼无人机、及无人直升机等整机研发,主控芯片、三电系统、中小微型发动机、机载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以及高效动力发动机系统、机载系统、飞行控制等核心系统,开展技术攻关。鼓励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组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型研究机构,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2、推动低空经济产业成果孵化转化
支持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科技创新资源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打造低空经济科技成果孵化器、加速器,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定期发布低空经济前沿技术应用推广目录,建设低空经济产业成果“线上发布大厅”,推动供需精准对接。
3、着力培育行业发展领军人才
鼓励低空领域龙头企业与高校在教学研究、人才培养、专业培训等方面加强协同,培养更多的低空领域专业人才。鼓励企业加强内部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满足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需求。引导通用航空人才市场吸引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同时积极吸纳紧缺的创新型教育、科研人才,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储备,完善产业链布局。
北京宏海泽远咨询有限公司围绕“项目咨询”及“产业落地服务”,十多年深耕于项目商业模式设计、运营模式设计、产业落地服务、融资服务等多个业务版块,近几年主要从新能源、大健康、农文旅、高科技、人工智能、文化体育领域等做咨询及落地服务,从前期的项目策划-产业定位-立项备案-土地规划-资金引入-运营服务-产业落地等全方位的资源引进及咨询服务。主要业务版块包含:项目咨询、产业落地咨询、技术引入、资金引入、产品运营、园区招商、冰雪文化项目投资等。
来电咨询:010-82997479 13691580553
微信扫码进行咨询:
相关数据信息
北京宏海泽远咨询有限公司专业撰写2014年上半年北京旅...[详情]
《半导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北京宏海泽远咨询有限...[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