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界是专业的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主要为项目和资金提供对接服务。投融界介入互联网金融,推行的是信息服务中介模式,而非P2P平台的投资和理财资金中介模式。
“有业内人士预计,到2016年P2P平台数量可能会突破万家,对数量的预测,可以暂时不表,但是今年上半年P2P行业的一些新动向,却值得注意”,投融界该分析师补充说。
根据投融界观察,今年以来,特别是在出现P2P跑路之后,一些P2P平台主动进行了变革,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存管
从今年年中出现多家P2P跑路事件之后,对于P2P的不信任感和忧虑就开始增加。为了重新赢得用户认可,消除用户对投资资金的忧虑,不少P2P平台推出“存管”模式。所谓存管,就是将客户资金放入合作银行账号,而非平台账户,同时,从投资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准备金存入银行账户。银行中最为积极的就是平安银行。
根据投融界获得数据,包括人人贷、微贷网以及拍拍贷,都与平安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进行投资资金的存管。
投融界认为,将投资资金存入银行以及提取风险准备金,起到的只是资金存放地点的转移以及延后风险集中爆发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防范风险。“因为是存管而非托管,一字之别,风险千差万别”,投融界一位分析师认为。
比P2P找银行存管投资资金更为进步的是银行自己设立P2P平台。根据投融界统计,在民间P2P之后,银行也开始扎堆P2P。平安集团打造陆金所、国开行推出金开贷、招商银行的小企业e家、民生银行的民生贷、包商银行的小马bank都是P2P产品。
“总体上看,银行系的P2P风险能够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其收益也随之降低,在5%左右,这一收益水平的吸引力十分有限”,投融界董事长陈宇飞表示。
换血
在一部分P2P平台试图通过外部力量的介入来控制风险的时候,还有一部分平台试图通过内部管控来控制风险。内部管控,需要专业的风险控制团队,谁是风控的高手?无疑是银行。
根据投融界观察,近期越来越多的P2P平台开始吸收银行人才,进行内部换血。如抢先一步发展的P2P平台红岭创投,创始人周世平退居二线,站在前台的是原深发展银行高管张宇,张宇的职业经历偏重于贷款风险控制。同样,新成立一年的P2P平台小牛资本,也是将民间金融出生的高管齐刷刷换下,换上了更为专业的银行风控专业人才。
根据投融界一位分析师的解释,大多数的P2P平台都是由非金融人才建立起来的,当平台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拥有了一定的用户之后,要想实现长远的持续发展,对于风控的要求越来越高,换人成为了自然的选择,也是提高P2P平台风控能力最为便捷的办法。
跨界
P2P平台从出现到现在,不过短短两年的时间,但是已经有不少的P2P平台运营方向投融界反映,P2P平台已经触及到了天花板。P2P平台的天花板主要体现在三点上,其一是获取用户的成本越来越高。其二是投资收益在不断降低。其三是众多平台尚未盈利,需要不断烧钱。
为了在这三点上的突破,一些P2P平台选择了跨界。和银行合作是最为常见的方式,一些商业银行有收购、合并P2P平台的需求。另外,P2P平台也尝试和其他领域的企业进行合作,例如投哪儿网和91金融尝试和券商进行合作,希望能够创新出新业务。P2P积木盒子和小米进行合作,希望能够获得小米的大量用户数量和流量。
“跨界合作,或许能够增强P2P平台的生存能力,但是是否能够持续生存,还是未知数”,投融界一位分析师表示。
在投融界看来,P2P平台“乱动”的背后,实际上是对风险的恐惧,迫切需要新的力量控制风险,无论是存管、换血还是跨界,目的只有一个:控制P2P的资金、投资、竞争风险。“这是因为,风险是P2P的顽疾,这一顽疾无法根治,就看是否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陈宇飞认为。
与P2P千方百计试图控制风险不同,定位于投融资信息中介服务的平台,则无需为风险所担心,比如说投融界。
投融界推行的是线上+线下、标准化+个性化的投融资信息服务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投融界不介入资金流动,而是让投融资信息充分流动,实现平台零风险运营的同时,还极大提高了项目和资金对接的成功率。目前投融界已经为众多企业成功融资超过500亿元。
“在P2P平台风险不断凸显的将来,预计投融界这样的信息中介平台将会吸引到越来越多的项目和资金,因为信息流动才是互联网金融的正途”,一位研究互联网金融的资深人士预言说。
详情请咨询53客服或咨询电话:010-82997479 13691580553
或加 qq:2940632890
微信:hhzx-518
相关融资专栏
北京宏海泽远咨询有限公司专业撰写2014年上半年北京旅...[详情]
《半导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北京宏海泽远咨询有限...[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