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投融资改革为经济发展再添动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资金“活水”源源不断的浇灌。我国经济受“三期叠加”影响,改革投融资体制,厘清
“谁来投”以及
“怎么投”问题,更显急切。
投融资体制改革是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头戏。今年以来,管理层多次释放信号要求进一步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不久前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在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重点是“减审批、改机制、宽准入、强监管”。减审批,就是能够下放的尽可能下放,能够取消的尽可能取消;改机制,就是“前置改后置、线下改线上、串联改并联、分办改大厅”;宽准入,就是在各领域创造条件,让社会资本更方便、更有效地进入;强监管,就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详细情况请咨询我们的53客服老师,或者电话咨询13691580553,010-82997479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需投融资改革发力
我国经济仍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但是面临不小的下行压力。受海外市场低迷的影响,我国出口增速难以实现大幅反弹,消费保持稳定,投资增速下滑,工业经济面临产能过剩的困扰。在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中,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仍需发挥关键作用。在当前我国高储蓄率的环境下,促进有效投资,成为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抓手。
当前我国投融资体制仍是政府投资占比较大。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财政收入增速随之回落,投资仅仅靠政府一己之力难以承担;另一方面,经过多年发展,民间积累了大量财富,大量闲置的社会资本受制于投资渠道狭窄,难以进入实体经济发挥作用。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需要我国进一步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让民间资本进入更多的领域,担当起投资主体的角色,与政府投资相辅相成。有数据表明,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477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到1%。在发挥好预算内投资的同时,如何撬动民间投资,创新投资和融资的体制机制提上了议程。
有专家指出,我国不断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进一步取消下放投资审批权限,同时出台诸多举措意在打碎社会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三重门”,营造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投资环境。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在一系列政策鼓励下,当前民间投资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如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建筑业、轻工制造业等已占有了较大份额,对基础设施、能源交通、金融等行业的投资热情不断提升。
详细情况请咨询我们的53客服老师,或者电话咨询13691580553,010-82997479
大力推进PPP模式(公私合营模式) 创新投融资方式
在解决“怎么投”问题上,推广PPP项目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式。
PPP模式作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大创新,具有全生命周期管理、风险分担、依据绩效付费等特点,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让社会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能源交通等领域,不仅能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而且还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
我国大力推进PPP模式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各地连续推出社会融资PPP项目,主要涉及水利设施、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等领域。据粗略估算,各地推出的PPP项目金额约两万亿元。
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此前在政策吹风会上表示,PPP模式能够使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利益和社会资本投资的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它能够保证政府用较低成本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另一方面,又能使社会资本找到出路,投资后能够取得一定的合理利益回报。
他认为,PPP模式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有利工具,而且它提供的平台涉及领域非常宽广。
详细情况请咨询我们的53客服老师,或者电话咨询13691580553,010-82997479
投融资改革将迈向深水区
一方面不断简政放权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积极创新投融资方式,目前,我国在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有些PPP项目难以落地以及社会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等,表明投融资体制改革仍需要政策持续发力。
从管理层释放的信号来看,今后我国将会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重在推进投资领域法制化建设,从完善顶层设计出发,进一步破解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有专家表示,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方向明确,即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降低政府投资的比重,让企业成为市场主体。除了已经明确大力推进PPP模式之外,或将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鼓励企业直接融资,积极扩大企业债券、投资基金的发行。
投融资体制改革走向深入,将会促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形成,从而提高投融资效率,有力地拉动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
详情请咨询53客服或咨询电话:010-82997479 13691580553
或加 qq:2281766648
微信:hhzx-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