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到底是什么?
互联网+的定义
"互联网+"实际上是"互联网+X",X就是指各行各业,即工业化下的各行各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其实在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之前,各行各业就已经开始接入互联网。但实际情况是,"互联网+X"的规则由X说了算。例如"互联网+金融",规则由金融部门说了算;"互联网+交通",规则由交通部门说了算;"互联网+图书"、"+医药"、"+……"全是X各自一家说了算。
总理提出的"互联网+",也不是说今后要互联网一家说了算,至少希望将来有事"互联网+X"两家要商量着办,最后统一在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而不是让权力和寄生在权力下的传统既得利益单方决定资源配置。
连接:在线与否,生存或死亡
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工具,也不仅仅是一个产业,而是是工业革命后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互联网将快速颠覆众多的传统行业。
今天,打开打车App(应用软件),以乘客为中心,可以看到,在他的附近有多少辆出租车正在待客;以司机为中心,可以看到,他的附近有多少人正在打车,其中又有多少人愿意加价。
乘客、司机不再是在互不相知的情形下随机遇到,而是可以在一个App工具上互相找到。不难想象,未来,打车App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一位深夜11点在CBD(中央商务区)待客的司机,可以通过App预测有多少乘客将结束加班需要打车,比较他们的目的地,推送服务;而乘客,可以查询司机的口碑,再看看有没有人一起拼车。甚至,开始有司机服务固定的一群客户,打车不再是一件令人生畏的事。
当顾客在餐厅埋单,用银联支付或用移动支付,看似并无差异,但二者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前者离线,后者在线。用完银联之后,顾客和餐厅基本就不再关联了。而如果顾客用支付宝或财付通付费后,他和餐厅开始连接起来,彼此可以有更多联系或了解:餐厅的口碑如何、何时有新菜品、何时会优惠;顾客是否住在附近、口味偏重还是偏轻、喜欢尝新还是守旧……
打车App、移动支付、余额宝都已经不是个例:携程将酒店预订、机票销售上线;快递公司将其服务环节(收件、查询、投诉)上线……这些新兴公司(平台)仅靠在线这一步就显著提升了商业效率,短时间内赢得了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的用户。以传统的方式,这样的用户聚合、用户习惯培养,不经历漫长的时间周期是无法想象的。
互联网+的起点,就在于任何一个商业行为能否上线。在互联网时代,一个企业的业务流程是否在线,有多少环节在线,核心环节是否在线,决定了它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
更直接地说,在线和离线的区别,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参与者和看客的区别,是关乎"生存或死亡"的基本问题。
联网:孕育协同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里,即便实现了在线和互动,一个产品端仍然只是一个孤独的节点。如果说在线、互动是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那么联网才孕育着互联网时代的真正创新。
仍然是打车App,乘客和司机在线上可以高效地互相找到,但App可以提供的价值远远不止于此:如果与导航打通,司机或许就能根据乘客需求规划最优路线;与物流打通,精准匹配,司机载客的同时或许就能同时投递小件包裹;与餐饮打通,乘客或许能即时收到合口味、顺路线的餐厅推荐……
对绝大部分传统商业来说,一旦在线,它们就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而只有联网,它们才得以融入互联网时代,在数据价值的聚变中,获得更宽广的商业空间。
淘宝是联网的典型例子。通过卖家、买家的网状互联,供和求被放在一个大平台上,市场的效率就已经得到显著提升;而当越来越多的卖家聚合到一起时,他们共同所需的服务催生了诸如店铺装修、营销设计、客户管理等第三方服务商,淘宝生态圈里长出了新物种;又当买家的需求在联网中聚合,通过销售端的互动,将上游供应链一步步聚合到这张网中,使其深度和广度又不断延伸。
在特定领域把尽可能多的相关方连接在一起,打破企业间的边界,就可以用市场的方式实现全新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
所有传统行业都终将联网。特斯拉已经是真正的第一代互联网汽车,谷歌在尝试无人驾驶汽车,我们也可以想象汽车这一工业时代的榜样将经历怎样一场革命。
我们还可以想象医疗行业的革命,可嵌入的医疗设备所建造的人人实时在线的数据网,每一瓶药片实时跟踪的物联网,更不用说以大数据和计算能力为基础的基因研究了。
未来图景将是如此:所有人,所有物,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永远在线,实时互动。在这幅具象图景背后,我们必须想象并发的、分布式的、实时的网,这是互联网时代的核心。
云端:大数据,活数据
互联网的真实发展是先"联",再"互",最终成"网"。在整个网络中,无论人、个人电脑或是手机以及可穿戴设备,还是一盒药,都不再是一个个信息孤岛。
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种种设备,包括电脑、手机、智能电器、感应器等等,都时刻监测行为,实时产生数据,一点一滴地描绘线下生活的版图。
互联网+的时代,也是大数据的时代。人们产生的大数据,必须被活用起来,使其变热,赋予其生命,才能产生持续价值。
数据不再是历史教科书,用来回顾和复盘,如今数据映射的是世界的画像。正如真实世界,这幅图画既生动又细腻,也实时转变,与世界共同演进。
简单说,未来的所有成功互联网产品的标准形态是"云+端"。所谓"云+端",是指产品的应用界面(即用户所看到的终端App)和云上的计算能力。两者是阴阳关系。用户接触到端的时候,其行为将产生数据,这些数据经过云的处理和加工,返回来流到端上,让用户体验变得更丰富、更精彩。因此,云和端是相辅相成的,而其中流淌的血液,就是活生生的数据。
用户的任何反馈数据,必须回流到企业手中。这些反馈,最好是活的,是实时的,是用来优化体验的,不是记录下来藏到数据库里面便抛之脑后。这样一来,用户操作企业的App有回报,是有意思的举动。这一持续互动模式,是企业与用户共同创造价值的最佳写照。
如果有一天我们生活在了理想中的互联网时代,那必然是整个生态圈里所有物种共同竞合、协力演进的结果,是颠覆性创新者与全生态圈的共赢。任何一家企业,面临颠覆性创新时,唯一的应对之策,就是改变自己,拥抱未来。
等到那个时候,大家不再提互联网+的时候,才是真正的互联网+世界。
详情请咨询53客服或咨询电话:010-82997479 13691580553
或加 qq:2281766648
微信:hhzx-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