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导读

广东:关于组织申报2019年度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岭南中医药现代化”专项项目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报告编号:20190829作者:管理员日期:2019-08-29点击:
        各省直有关部门,各地级以上市科技局(委)、卫生健康局(委)、中医药局,各有关单位:
        一、申报要求
        (一) 申报单位为广东省内注册创新主体(包括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其他事业单位和行业组织等)的,应注重产学研结合、整合省内外优势资源;申报单位为港澳地区高校院所的,按照《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财政厅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广东省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组织实施的若干规定(试行)》(粤科规范字〔2019〕1号)文件精神纳入相应范围;申报单位为省外地区的,项目评审与立项过程按照相关规定与广东省内单位平等对待。
       省外单位牵头申报的,经竞争性评审,择优纳入科技计划项目库管理;入库项目在满足科研机构、科研活动、主要团队到广东落地,且项目知识产权在广东申报、项目成果在广东转化等条件后,将给予立项支持。
        (二) 坚持需求导向和应用导向,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申报为企业的,原则上应为高新技术企业或龙头骨干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在本领域拥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创新平台,且以本领域领军人物作为项目负责人。鼓励企业加大配套资金投入,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总投入中自筹经费原则上不少于70%;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总投入中自筹经费原则上不少于50%(自筹经费主要由参与申报的企业出资)。
        (三) 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申报单位总体不受在研项目数的限项申报约束,项目应依托在该领域具有显著优势的创新单位,加强资源统筹和要素整合,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不鼓励同一单位或同一研究团队分散力量、在同一专项中既牵头又参与多个项目申报,否则纳入科研诚信记录并进行相应处理。
        (四) 项目负责人应起到统筹领导作用,能实质性参与项目的组织实施,防止出现拉本领域高端知名专家挂名现象。
        (五) 项目内容须真实可信,不得夸大自身实力与技术、经济指标。各申报单位须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厅字〔2018〕23号)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各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须签署《申报材料真实性承诺函》(模板可在阳光政务平台系统下载,须加盖单位公章)。项目一经立项,技术、产品、经济等考核指标无正当理由不予修改调整。
        (六) 申报单位应认真做好经费预算,按实申报,且应符合申报指南有关要求。
        (七)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项目负责人或申报单位不得进行申报或通过资格审查:1.项目负责人有广东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以上(含3项)未完成结题或有项目逾期一年未结题(平台类、普惠性政策类、后补助类项目除外);2.项目负责人有在研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未完成验收结题(此类情形下该负责人还可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项目团队);3.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检查过程中发现重大违规行为;4.同一项目通过变换课题名称等方式进行多头或重复申报;5.项目主要内容已由该单位单独或联合其他单位申报并已获得省科技计划立项;6.省内单位项目未经科技主管部门组织推荐;7.有尚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8.违背科研伦理道德。
        (八)申报项目还须符合申报指南各专题方向的具体申报条件。
        本专项以促进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导向,以中医优势病种防治研究、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为重点,部署 10 个研究方向。
        专题一 中医优势病种防治研究
        方向1:基于病证结合的中医药治疗重大和难治疾病的临床研究
        (一)研究内容。针对重大和难治性疾病,以提高疗效为目标,形成中医或中 西医结合优化方案,采用国际公认的疗效评价指标,并结合中医药自身特点,通过科学严谨的方案设计和严格的质量监控,开展符合国际规范的临床研究,研究过程中规范留取生物样本并应用现代多组学技术探索疗效机制,筛选指导临床实践的生物标志物,形成高质量、国际认可的病证结合临床证据。
        (二)考核指标。1、获得疗效提升的证据,发表高水平论文,或被权威指南采纳;2.阐明疗效的作用机制,发现指导临床实践的生物标志物;3.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方法、标准。
        (三)申报要求。1、每个课题选择1个病种申报;2、每个课题须覆盖全部研究内容及考核指标;3、优先支持曾牵头主持国家级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并通过验收的申报单4、优先支持具备临床知名专家团队、国内外高水平方法学团队和基础研究团队的项目申报单位。
        (四)支持方式及强度。项目执行期 5 年。每个病种拟支持 1 个课题,拟支持 3-5 个课题。
        方向2:中医药防治重大和难治疾病的相关标志物发现及转化研究
        (一)研究内容。以指导精准治疗为目标,源于中医药干预重大和难治疾病研究中发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蛋白质分子、微小RNA,或者肠道特异菌群等生物标志物,通过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开展验证功能作用和临床再检验研究,研发可用于中医证候诊断、中医干预疾病活动度判定或者疗效评价的生物芯片、试剂盒等产品。
       (二)考核指标。1、获得相关专利授权 3~5 项,并在此基础上申报国际专利 2~ 3 项;2、获得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生物芯片、试剂盒等产品临床批件。
       (三)申报要求。1、申报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发现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生物标志物;2、须与企业联合申报;3、每个项目须覆盖全部研究内容及考核指标。
       (四)支持方式及强度。项目执行期 5 年。拟支持 2 课题。
       方向3:针灸治疗优势病种的临床研究
       (一)研究内容。针对岭南地区高发的脑病、痛症、情志病和失眠等针灸优势病种,以针灸为主要干预手段,在明确适应症和操作规范的基础上,应用国际通行、公认的方法,开展符合国际规范的临床研究,科学客观地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利用现代研究技术阐释针灸治病机制,为针灸疗法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相对确切、国际认可的临床疗效依据。
       (二)考核指标。1、明确针灸对优势病种的疗效优势,形成可供推广的干预方案、行业标准和指南,并获得行业认可;2、发表高水平论文,或被权威指南采纳;3、明确针灸治病机制。
       (三)申报要求。1、每个课题选择 1 个病种申报;2、每个课题须覆盖全部研究内容及考核指标;3、优先支持曾牵头主持国家级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并通过验收的申报单位;4、优先支持具备临床知名专家团队、国内外高水平方法学团队和基础研究团队的项目申报单位。
       (四)支持方式及强度。项目执行期 4 年。每个病种拟支持 1 课题,拟支持 2 课题。
       方向4:岭南基本证候辨证标准的系统研究
       (一)研究内容。选择与岭南常见慢性疾病密切相关的基本证候,系统梳理历史沿革,结合临床开展足够样本量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对相关证候临床特征、证候辨证要素和辨证规范化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在临床辨证论治规律研究基础上,阐明其现代生物学基础,探索建立中医证候辨识的新方法;揭示其与慢病发生的内在关系与规律,筛选疾病风险预警的临床指标和生物标志物;制定可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的预警方案与干预技术方案。
       (二)考核指标。1、以临床试验数据为支撑,完成与对应疾病相关的中医基本证候的研究,明确证候的临床特征与演变规律;2、初步阐明相关疾病证候的生物学基础;3、形成可推广应用的中医证候辨识标准和技术方法,为提高辨证论治相关疾病的临床效果提供理论与方法学的数据支撑;4、揭示证候与多种疾病预后的相关性;形成风险预警与评估模型;获得不同人群干预方法的临床效能评价。
       (三)申报要求。1、每个课题选择1个证候申报;2、每个课题须覆盖全部研究内容及考核指标;3、优先支持具备临床知名专家团队、国内外高水平方法学团队和基础研究团队的项目申报单位。
       (四)支持方式及强度。项目执行期 4 年。每个证候拟支持1课题,拟支持3课题。
       专题二中药现代化研究
       方向5:岭南道地药材种质资源创新与生态种植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选择5~8 种岭南道地或常用大宗药材,通过种质资源收集、评价,筛选优良种质和选育优良品种;利用多组学技术方法,解析调控有效成份积累、抗性相关以及产量相关等重要性状形成的机制,发掘相关功能基因及相应的分子标记;并以生产高品质中药材为目标,综合分析药材品质形成因子的作用机制(土壤、群落、种群、环境因子),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仿生栽培、病虫草害绿色防治等生态种植技术研究,并研发出配套的种苗生产与规范化种植技术。根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研究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标准操作规程(SOP),建立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并推广应用。
       (二)考核指标。1、综合评价种质资源300份,获得育种新材料20份;2、获得新品种权1~2件;3、构建岭南道地药材生态种植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4、开发10项以上中药材间混套作、仿生栽培等生态种植技术,每个品种示范推广2000亩。
       (三)申报要求。每个课题须覆盖全部研究内容及考核指标。
       (四)支持方式及强度。项目执行期4年。拟支持2课题。
        方向6:岭南中草药活性成分样品库的构建及创新药物研发
       (一)研究内容。选择50种以上岭南地区资源丰富、应用广泛的中草药品种,应用组学技术、手性分离技术等,开展系统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通过构建一系列快速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的关键技术,创建具有岭南中草药资源特色的化学成分和组分样品库;对样品 库中的样品进行高通量和高内涵活性筛选,发现一系列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活性化合物,通过进一步的体内外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等,获得若干新药先导物,并完成其规范的成药性评价及临床前研究,申报临床批件。
       (二)考核指标。1、建设容量超过10000个有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的样品库,并阐明95%以上具有手性中心的天然化合物的绝对构型;新增有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2000个;2、获得作用机制明确、分子细胞表型一致、比现有上市药物优效的新药先导化合物10个以上,并获得国内和国际发明专利各10件以上;3、突破活性成分快速分离鉴定的核心技术2-3项;4.获得新药临床研究批件 2~3 件。
       (三)申报要求。1.具有相关研究基础的团队优先,申报单位需提供不少于 1:1的经费配套;2.每个项目须覆盖全部研究内容及考核指标。
       (四)支持方式及强度。项目执行期3年。拟支持1项。
        方向7:广东特色药材国际质量标准体系建立
       (一)研究内容。参照美国与欧洲药典标准等相关要求,选择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广泛应用的广东特色中药材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评价,确定各药材的指标性成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中药质量标准综合评价体系,按 ICH 要求,达到国际标准。
       (二)考核指标。建立 5-10 个被收载于美国药典或欧洲药典、制定 2-3 个拟在欧盟注册的中成药大品种的质量标准,达到欧盟或其成员国的传统药物注册的相关技术要求。
       (三)申报要求。1、须产学研联合申报;2、每个项目须覆盖全部研究内容及考核指标。
       (四)支持方式及强度。项目执行期 3 年。拟支持 1 项。
        方向8:中成药大品种上市后评价
       (一)研究内容。针对由我省企业生产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成药大品种,围绕制约其做强做大及国际化的瓶颈,采用药理学实验与网络药理学相融合的技术、多组学研究技术等,开展临床优势分析、中 药复方全化学成分分析、肠道微生态及代谢产物分析、复方中药在治疗中的科学内涵分析等。
       (二)考核指标。1、完成至少 1 个中药大品种上市后质量与药效再评价研究,取得循证证据,提出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学评价结论;获得主流科研群体认可;2、经研究的中药大品种临床应用、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更加明晰,平均每味中药要阐释清楚 30 种以上的物质基础和 1 种以上的作用机理,临床疗效、临床认可度得到进一步提 高;3、中药大品种的销售额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培育 3-5 个新增年 产值超过 2 亿元的中药大品种;4、新申请相关发明专利不少于 10 - 8 件。
       (三)申报要求。1、申报品种近 3 年年均销售额不少于 5 亿元,具有相关研究基础、专业化队伍;2、须企业牵头申报,产学研联合申报;3、每个课题须覆盖全部研究内容及考核指标。
       (四)支持方式及强度。项目执行期 3 年。拟支持 2 课题。
        专题三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究
        方向 9:中医诊疗康复关键技术装备研究
       (一)研究内容。立足临床需求与中医特色优势,重点突破中医辨识诊断客观化与数字化、中医智能化中医干预治疗的技术瓶颈,结合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生物力学技术、仿生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研发中医特色鲜明、实用性强的中医诊断、治疗、康复、健 康评估等设备。采用大数据技术和现代临床研究方法,获得装备的临床安全性、有效性数据,并明确其适用条件。
       (二)考核指标。1、重点突破关键技术 2~3 项;2、研发中医药技术装备 3~5 种;3、获得产品注册证或生产许可证 1~2 项;4、获得发明专利 3~5项,实用新型专利6~10项,软件著作权 1~2 项。
       (三)申报要求。1、须产学研联合申报;2、每个课题须覆盖全部研究内容及考核指标。
       (四)支持方式及强度。项目执行期 4 年。拟支持 1~2 课题。
        方向10:中药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研究
       (一)研究内容。立足中药产业发展需求,针对智能化、自动化等中药生产与应用的技术瓶颈,做到节能、环保、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重点突破中药在线检测技术、中药特色智能炮制/煎煮/调配技术、新型中药提取、分离、浓缩设备、中药膜分离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新型中药提取分离纯化设备、中药智能炮制设备、中药智能煎煮设备和中药智能调配设备等装备,并获得相应生产许可并应用,获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考核指标。1、重点突破关键技术 2~3 项;2、研发中药技术装备至少1种并投入生产,实现产值 1000 万以上;3、获得发明专利 2-3 项。
       (三)申报要求。1、须企业牵头申报,产学研联合申报;2、每个课题须覆盖全部研究内容及考核指标。
       (四)支持方式及强度。项目执行期 4 年。拟支持 2~3 课题。
       二、申报材料由北京宏海泽远咨询有限公司为您提供《2019年广东省“岭南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9年度广东省“岭南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项目申报书》,咨询电话:13691580553 ,QQ2281766648,微信y13691580553
       符合指南申报条件的单位通过“广东省政务服务网”或“广东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提交有关材料进行申报。
       项目评审评估过程须提供的书面材料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另行通知提交。项目按程序立项后,项目申报书、任务书纸质件再一并报送至省科技厅综合业务办理大厅(均需签名、盖章,提交时间及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三、评审及立项说明
       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由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评审,对申报项目的背景、依据、技术路线、科研能力、时间进度、经费预算、绩效目标等进行评审论证,并进行技术就绪度和知识产权等专业化评估:
       (一) 技术就绪度与先进性评估。本专项主要支持技术就绪度4~7级的项目,其中,技术就绪度目前为4~6级的项目在完成后原则上应有3级以上提高,目前为7级的项目在完成后应达到9级,各申报单位应在可行性报告中按要求对此进行阐述并提供必要的佐证支撑材料(附件模板请咨询北京宏海泽远咨询有限公司,咨询热线:13691580553)。技术就绪度评估结果将作为评审结果参考。
       (二) 查重及技术先进性分析。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照国家科技部科技计划历年资助项目与广东省科技计划历年资助项目,对拟立项项目进行查重和先进性等分析。
       (三) 知识产权分析评议。项目研究成果一般应有高质量的知识产权,请各申报单位按照高质量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指引(附件模板请咨询北京宏海泽远咨询有限公司,咨询热线:13691580553)的有关要求,加强本单位知识产权管理,提出项目的高质量知识产权目标,并在可行性报告中按要求对此进行阐述并提供必要的佐证支撑材料(附件模板请咨询北京宏海泽远咨询有限公司,咨询热线:13691580553),勿简单以专利数量、论文数量作为项目目标。
       拟立项项目经领域专家和战略咨询专家审议,并按程序报批后纳入项目库管理,按年度财政预算及项目落地情况分批出库支持,视项目进展分阶段进行资金拨付。同一指南中的同一项目方向(或子方向),原则上只支持1项(指南有特殊说明的除外),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且技术路线    明显不同时,可予以并行支持。
       四、申报时间
        申报单位网上集中申报时间为2019年8月23日至2019年9月23日17时,主管部门网上审核推荐截止时间为2019年9月30日17时。
 
        北京宏海泽远咨询有限公司作为专业项目策划咨询公司,旗下拥有自己的调研机构----中国产业信息资源网,并设立有南北分公司,已策划运营成功案例达到上万个,成功为项目运营策划、落地执行推广服务、融资、立项、批地等。
        公司拥有多个合作资源,与北京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等多个合作机构为本公司承接的项目服务运营指导工作,前期运营策划、运营推广落地、项目规划、融资咨询等服务,每一个项目小组都配有监督人员以及项目审核人员监督项目的完成质量以及落地执行。

北京宏海泽远咨询有限公司专业团队为您提供《2019年广东省“岭南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9年度广东省“岭南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项目申报书》,咨询热线:13691580553、010-82997479,微信服务号:y13691580553。
或加QQ:2281766648
微信:hhzx-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