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信息

2013年自行车行业数据信息

来源:中国产业数据信息资源网报告编号:2014031402作者:admin日期:2014-07-24点击:
报告编号:2014031402
订购热线:010-82997479 13691580553
 
        近十几年,中国自行车出口行业在全球同类行业的大动荡、大变化中拼搏发展,1995-2002年的出口数量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自行车出口增势强劲,开始进入了兴旺活跃的时期。

行业现状分析:
        从出口地区情况来看,我国出口最大的亚洲市场增长幅度低于整体平均水平,影响主要来自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印度尼西亚,他们分别下降了23.2%和12.9%。但同时,我国自行车对欧洲出口呈较大幅度增长,增幅为53.2%,增长的国家包括欧盟国家在内。欧盟反倾销关税依然存在,但仍不能阻挡中国自行车的进入。近几年来,我国出口市场相对稳定在140个国家左右,但主销市场过于集中在美国和日本。对这两个市场的出口几乎占总出口量的一半。
        随着国际市场格局的相对稳定,国内许多外资企业加大了对我国内销市场的开发。捷安特、美利达等依靠品牌战略和有步骤的市场营销,成功地在国内市场树立了品牌形象,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行业概况及运行特点:
        截至2006年,全国共有各类规模自行车和零部件企业1000多家。2006年,全国共生产自行车8500万辆,电动自行车 1950万截至2006年,全国共有各类规模自行车和零部件企业1000多家,电动自行车企业1辆),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18.3亿元,销售收入508.4亿元,利润总额13.8亿元,利税总额21.7亿元,吸纳就业17.65万人。自行车及其零部件销往176个国家(地区),其中,出口整车5600万辆,同比增长4.5%,创汇18.9亿美元,同比增长7.8%;出口零部件11.1亿美元,同比增长16.4%。
        我国自行车行业已完全实现市场化运作,规模以上企业各种所有制完成工业总产值及其占比情况依次为:外资企业(289.8亿元,55.9%)、私营企业(182.2亿元,35.2%)、其他所有制企业(46.3亿元,8.9%)。
 
        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产量、出口量、出口金额和平均出口价格均持续平稳增长。2007年一季度,规模以上企业共生产整车 1546万辆,同比增长9.4%,产销率99.5%。完成工业总产值128.3亿元,同比增长13%。整车出口到144个国家(地区),合计1436万辆,同比增长7.1%;出口金额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平均出口单价为38.8美元/辆,同比上涨5.8%。出口自行车零部件3.1亿美元,同比增长11.4%。
    (1)行业专业化程度高,生产体系日趋完备。国内各种钢材、铝合金、钛合金等轻合金材料供应充足,原材料加工成形、整车生产涂装、各类各档次零部件的专业加工制造及配套齐备,已形成完整的生产体系。
    (2)产业集聚化程度和效应明显,自行车企业主要集中在天津、江浙沪、广东三大区域。2006年,各地自行车(含电动自行车)产量及占总产量比重依次为:天津(4632万辆,44.3%)、浙江(1839万辆,17.6%)、广东(1668万辆,16%)、江苏(1282万辆,12.3%)、上海(992万辆,9.5%),以上五省市合计占全国总产量的99.7%。
    (3)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档次不断提高。产品开发基本采用计算机三维设计,并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学。企业生产中使用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和碳纤维等新材料、新工艺的产品比例不断提高,并在管理中运用ERP等先进管理软件和理念,使得自行车产品技术含量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跃升。
    (4)优势地位愈加明显。目前,世界自行车年产量约为1.3亿辆,年贸易量约为7500万辆,我国自行车产量、出口量均占世界总量60%以上,国内消费量也居世界第一,制造能力不断提高,由于早年自行车行业发达的美国、日本在结构调整之后,已无产业基础,中东、东盟自行车基础薄弱,因此,与现有的竞争对手相比,我国自行车产业已具有较为有利的竞争优势。
        中高端自行车市场“洋货”占八成 国产老牌寻转型
        随着凤凰、永久等国产老牌自行车的没落,外资品牌开始抢滩中国市场。目前,市场上80%左右的中高档自行车属外资品牌,其中3000-8000元自行车卖的最好。

自行车行业发展特点
        2012年电动自行车行业前十强企业的产量,占了行业的40%左右,企业通过重组兼并,强者越来越强。过去一年,自行车、电动车行业整体发展比较平稳,交出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2012年自行车产量为8278万辆,同比下降0.8%,总量变化不大;电动自行车产量为3505万辆,同比增长13%,出口66.5万辆,同比增长10.7%。